全球首位億萬富翁,留給後人最珍貴的心靈資產-從生活觀、學習觀、工作觀到金錢觀,將傳奇企業家「富過七代」的成功法則,變成趣味漫畫故事,讓孩子輕鬆理解,38個改變世界的人生哲理!
作者:熊爸老黑
出版社:美藝學苑
初版日期:2025年02月 ;初版2刷:2025年05月
這次做了《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(兒少漫畫版)》的親子導讀,也因此來跟大家介紹這本書。
這本書以漫畫形式呈現價值觀的小故事集合,屬於一本知識型的漫畫,我很喜歡裡頭每篇章節將每封信設計成信封的樣式,閱讀的時候,像是要拆信的樣子,我很容易被這種信件、明信片之類的小物所吸引。
因為是漫畫的關係,所以不會覺得是在看大道理,也不覺得是在說教,當然也就可以不用照順序來翻閱,裡頭我覺得很貼心的地方是,每隔幾封信,就會有洛克菲勒的成功信念,提醒我們這些故事的核心觀念是什麼?所以孩子可以輕鬆看故事,大人也能用金句快速抓重點,但也因為漫畫篇幅短、內容較片段,有時可能會覺得:「欸?這篇故事已經沒了喔?那它想講什麼呢?」所以這次將散在各個小故事的觀念整理出架構,讓大家可以更瞭解這本書。

洛克菲勒(John D. Rockefeller,1839–1937)是美國史上首位億萬富翁,也是標準石油公司的創辦人。
但其實他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,童年時的洛克菲勒家境貧苦,很早就開始跑腿、做工、記帳,為家計努力,也因為這些經驗讓他理解到,一個人站得穩不靠錢,是要靠價值觀與判斷力,因此事業成功後的他仍然相信:錢是一種責任,不是目的,賺錢、存錢、捐錢都一樣重要,當能力越大,責任就越大。
而他生活在資訊混亂、競爭激烈的美國黃金時代,在那樣快速變動的環境裡,他很清楚:「孩子要在未來活得穩,靠的不是財富,而是心態、責任、誠信、合作方式,以及他怎麼看待金錢。」
這些信件,就是他希望一代一代傳下去的價值觀,也因為這些價值扎根得夠深,洛克菲勒家族才能延續到第七代仍然保持影響力。
而放到現在來看,我們正處在資訊爆炸、AI 的時代,變動比當年的黃金時代更快、選擇更雜、誘惑更強。挑戰不會比當年少,所以這三十八封信背後的精神,反而是現在的孩子更需要的能力。
我覺得洛克菲勒要給兒子的能力,就像一棵樹(如下圖):

樹根:生活觀,看態度。樹幹:學習觀,看方法。樹枝:工作觀,看合作。果實:金錢觀,看責任。
這棵樹的果實會不會長得好,取決於前面的三個部分,樹根穩不穩?樹幹直不直?樹枝有沒有向外伸展?前面三個都穩了,金錢觀才會長得健康。
生活觀可以讓孩子知道:失敗是正常的,挫折是過程的一部分。
像莫哥很喜歡畫畫,但小時候他畫畫,只要畫出來不符合他的期待,就會開始生氣大喊:「我要畫不是這樣!我畫錯了啦!」,甚至有時把紙筆丟在一旁,說「我不要畫了!」然後就跑去旁邊哭,不知道你們家中的小孩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狀況?我就告訴他:「其實沒有人知道你原本要畫什麼?而且畫錯也可以補救阿,你看媽媽現在知道怎麼會,也是小時候慢慢練出來的呀。」
現在他也較大一點,這樣的頻率也少很多了,而且有時他還會告訴我說:「媽媽,我本來想畫的不是這樣,但不小心畫錯,不過也沒人知道阿,所以我就把它改成這樣了」,孩子不是突然懂,而是一點一點練出來的。
最近也跟莫哥玩「六頂思考帽」,我請他先幫六種顏色的帽子設計樣子,接著設定一個主題,然後我們輪流把不同顏色的帽子「戴在頭上」,用那頂帽子代表的角度來思考:「如果是這個角度,我會怎麼說?」
莫哥覺得很好玩,也發現原來同一件事,可以有好多種看法,像他昨天放學回來就跟我說今天班上分組,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想法,他就發現要載帽子來想想,如果你們有興趣,也可以在生活裡試試看,從遊戲中,練習換角度來看事情的能力。
學習觀講的是方法跟策略,不是最努力的人贏,而是用對方法。
前一陣子莫哥學校老師要做跳繩驗收,老師的標準是跳 100 下,聽說為此班上有些同學每天拼命的練,但都跳到氣喘吁吁,還是沒有跳到老師的標準,後來老師教他們方法後,同學才越跳越輕鬆、越跳越快,這就是「做對方法」比「猛力苦撐」更有效。
其實生活裡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,幾天前才看到有位兒科醫師分享,有個孩子為了長高每天跳繩、喝牛奶,但就是長不高,聊過之後才發現,原來這孩子下午固定來一杯含糖手搖飲,結果血糖一衝上去,就抑制到生長激素了,所以不是這孩子努力不夠,是因為用錯方法了。
工作觀講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,學會合作。
上週參加莫哥學校的運動會,看到中高年級拔河比賽就覺得很適合這觀念,因為拔河不是力氣大就會贏,需要靠團隊合作,位置還不能隨便亂排,前面的同學要穩方向、中間的同學要抓節奏、後面的同學要穩住重心,有些小孩負責負責喊口令,小時候以為很強壯的人就代表是最重要,拔河就靠強壯的同學出馬就好,但真正拔河每個人都做對自己的位置,才能贏,這就是工作觀的其中一個要領。
這幾年 AI 開始普及後,很多人會擔心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取代?確實,有些工作 AI 做起來又有效率又不會喊累,一定會有一部分工作消失,但同時也會出現更多我們現在想不到的新工作,未來我們、甚至我們的孩子,可能要和 AI 一起工作,所以我們其實更需要想的是:我們的角色是什麼?我們能把什麼交給 AI?什麼是目前人類才做得到的?這也是「找到自己的位置」的一部分,我們要學會合作、懂得分工、懂得站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上。
金錢觀是提醒我們不要用錢綁架孩子,也不要讓孩子被錢綁住。
這本漫畫裡有一段非常典型的故事:媽媽跟孩子約定-「考試有考 95 分以上,就給他 100 塊。」,一開始孩子真的會因此更努力,但慢慢地變成沒有獎勵就不想努力、覺得努力應該要換到金錢,錢就成為所有行為的交換條件,這就是「被錢綁架」,洛克菲勒要孩子理解的是:「你要管理金錢,而不是讓金錢控制你。」
像他自己從 16 歲開始練習什一奉獻,是因為他相信:金錢是一種責任、當我們擁有越多,就要承擔越多,有能力的人,也可以選擇回饋。金錢觀不是要教孩子如何變有錢,是讓孩子知道:錢是工具,不是目的、它可以讓你做選擇,也會帶來責任,要能夠管理金錢,做對選擇,才是真正的能力。
我們常聽到「富不過三代」,但洛克菲勒家族卻能到現在第七代還很有影響力,他所傳承的不是財富,我覺得更關鍵的是洛克菲勒的這些價值觀,已經深深扎根種進孩子的生命裡。
雖然我們沒有跨國企業,不過我們每天陪伴孩子過程中,我們每次的回答,就是他們心裡的每一封「價值觀之信」,孩子會把這些「信」放在心裡,這些對話和陪伴,都像地圖指引他未來要走的方向。
如果有一天,我們也想寫信給孩子,可以想想那會是怎樣的一封信?當我們願意這樣陪孩子,孩子就會擁有自己的穩定、力量與方向,這個就是最珍貴的傳承,希望大家一起陪著孩子把「智慧之樹」種好,讓它長得穩,也長得高。
*《《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》-兒少漫畫版這次由我向大家導讀分享,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,也願意小額支持的人,可以參考媽媽商學院-12本經典兒童財商導讀線上講座,一年內都可以回看喔。